精选!**公开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
更新: 2019年08月06日点击量:
**消息披露,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正式发行,这也是历年来北京城市总规**公开出版发行。
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,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,要求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,怎样建设首都”这个问题,把握好战略定位、空间格局、要素配置,坚持城乡统筹,落实“多规合一”,形成一本规划、一张蓝图,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,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,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,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,不断朝着建设国际**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。
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,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,北京市组织编制了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总体规划》)。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坚持问题导向,坚持开门编制规划,汇聚各方智慧,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,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。2017年9月13日,党中央、国务院正式批复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。
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》
要点如下
建设什么样的首都
怎样建设首都
9、 构建“一带、一轴、多组团”的空间结构。
10、 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、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、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。
11、 坚持建管并举,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“城市病”的城区。
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
12、 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,聚焦中关村科学城,突破怀柔科学城,搞活未来科学城,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。
13、 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、集成电路、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、自主可控信息系统、云计算和大数据、新一代移动互联网、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、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,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。
全域空间管制
14、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,将市域空间划分为集中建设区、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,实现两线三区的全域空间管制。
15、 永久性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原则上不超过市域面积的20%。
16、 生态空间只增不减、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。
17、 加强城乡统筹,把握好新市镇、特色小镇、小城镇三种形态的新型城镇建设。
缓解交通拥堵
18、 打造一小时交通圈,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,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。
19、 大幅增加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(含市郊铁路)里程。
20、 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,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。
21、 建立停车资源登记制度和信息更新机制,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停车位使用效率。
22、 积极引导共享自行车、网约车、分时租赁等新兴交通模式健康发展。
提升环境品质
23、 构建“一屏、三环、五河、九楔”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。
24、 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.5平方米,到2035年提高到17平方米。到2020年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%,到2035年达到95%。
25、 中心城区建设两道一网(绿道系统、通风廊道系统、蓝网系统)。
26、 2020年PM2.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/立方米左右,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,205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
32、 深入推进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。
33、 做到各区都有高等院校和三甲医院。
34、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,2035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。
35、 2020年城区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千兆比特/秒(Gbps),移动通信实现4g网络全覆盖,成为5G首批试点商用城市。
历史文化名城保护
京津冀协同发展
44、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,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“两翼”比翼齐飞。
45、 全力支持央属高校、医院向雄安新区疏解。支持市属学校、医院到雄安新区合作办学、办医联体。
46、 支持部分在京行政事业单位、总部企业、金融机构、科研院所等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。在雄安新区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。
47、 借助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,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。
48、 加强交界地区统一规划、统一政策、统一管控,防止城镇连片开发。
规划实施保障
49、 建立一年一体检、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机制,对总体规划进行实时监测、定期评估、动态维护。
50、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问责制度,对违反规划和落实规划不力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。
规划图(组图)
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
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
文化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示意图
科技创新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示意图
市域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
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结构规划图
市域风貌分区示意图
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
老城传统空间格局保护示意图
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
中心城区市级绿道系统规划图
中心城区蓝网系统规划图
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规划图
北京城市副中心与
中心城区、东部地区关系示意图
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规划图
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
温馨提示
截至目前,北京一共发布七版城市总规,此次新版城市总规是**公开出版发行,每本售价36元。
可在新华书店、建筑书店,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网站、中国建筑出版在线、中国建筑书店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猫商城、当当、京东等网上商城购买。
北京老城不能再拆了
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
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。到2020年,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,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。
01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
《规划》提出,严格控制城市规模。到2020年,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,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。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.9万人。
02北京老城不能再拆了
《规划》提出,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。加强老城和“三山五园”整体保护,老城不能再拆,通过腾退、恢复性修建,做到应保尽保。
03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方位对接雄安新区
《规划》提出,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。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,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。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,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。
做到各区都有高等院校和三甲医院
01提高大病医疗保险待遇
1、提高养老保障待遇
完善养老保险制度,稳步提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,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。
2、统一城乡居民医疗制度
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,提高大病和困难人群医疗保险待遇。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,完善儿童福利制度,加强残障人员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。
3、三甲医院
做到各区都有高等院校和三甲医院。
02公交地铁发展大“跃进”
1、打造一小时交通圈
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,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。
2、增加城际铁路
大幅增加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(含市郊铁路)里程。
3、发展新能源汽车
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,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。
4、升停车位使用效率
建立停车资源登记制度和信息更新机制,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停车位使用效率。
5、新兴交通模式
积极引导共享自行车、网约车、分时租赁等新兴交通模式健康发展。
03增加学位,免试就近入学
1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
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,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,针对学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,合理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。
2、扩大幼儿园覆盖面
适应生育政策调整,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。
3、深化考试招生改革
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,引导素质教育落实,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。
04一刻钟社区生活服务圈
城市副中心社区的教育、医疗、养老配套指标将全部高于中心城。构建步行可达、实用舒适、智能高效的“一刻钟社区生活服务圈”。
05不再建设封闭式居住社区
通过增加路网密度和临街面积,促进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居住区有机渗透。
06杜绝“马路拉链”
市政管线由直埋向综合管廊建设转变,杜绝“马路拉链”,降低对城市日常交通和景观的干扰,在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覆盖率要达到80%。
07建设滨水绿色空间
建设完全对市民开放的滨水绿色空间,实现每个街区内都拥有一处高品质的集中公园绿地,实现约85%居民居住在距公园200米范围内,保障市民步行10分钟到达公园。
08多建自行车道与步道
建设一个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区,通过加密路网、形成小尺度地块、林荫路比例达到70%等方式,创造连续和舒适的步行系统,建立独立安全的自行车系统。
09工作目标
建设宜居城市,实现“水清、岸绿、亲水、怡人”的河湖水环境,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。全市形成“一个内城水系、三大生态水网、五大水系联通、多处湖泊湿地星罗棋布”的水环境格局。
10保护胡同四合院
保护北京特有的“胡同-四合院”传统的建筑形态,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传统街巷胡同和棋盘式路网骨架。
11工作目标
加强名镇名村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,深入挖掘并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名镇、名村与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12多区交通同步发展
副中心位于京津发展轴和京唐秦发展轴在北京市域内的交会点,特别是副中心与首都机场和新机场的交通连接,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。
13新机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
北京新机场地区目前已经搭建了规划协调与服务平台,促进了大兴区与廊坊、固安、永清等地的沟通协调,全面推动了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的统筹。
14城六区人口减少200万
城六区人口下降15%左右
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,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%左右,“大城市病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。
15造林增绿修复湿地
本市将在永定河全流域开展造林增绿、提质增效、湿地修复、建园成景等生态建设工程,并重点突出新机场、首钢遗址、2019年世园会、2022年冬奥会、官厅水库等5个重点节点区域的绿化建设。